加盟香水品牌必知:法国十大香水品牌
世界经典电影荟萃
欢迎光临。欢迎交流。
·2006年,德国影片《四分钟》参加了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并作为电影节谢幕影片,在放映后便大受好评并且夺得最佳影片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吕克·贝松幽默地表示:“我们只用了不到4分钟的时间就决定把这个奖颁给《四分钟》!”吕克·贝松对该片评价说:《四分钟 》《四分钟》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艰涩、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主角的演技细腻精湛,配角塑造的形象也很生动。影片中,老师与学生、看守与犯人、过去与现在,交错从容,掌控得当,给人以震撼。影片自上映以来,评论界对其好评如潮,但是票房上却不太理想只有170万美元入帐。·克里斯·克劳斯的《四分钟》在德国电影大奖(German Film Awards)中获得八项提名,与汤姆·提克威的《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旗鼓相当,一同角逐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各项大奖。
在当地柏林举行的有“德国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电影奖颁奖典礼上,摘走了最佳影片的荣誉。在之前公布的提名中,最被德国媒体看好的是获得七项提名的影片———由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执导的《香水》。但德国电影学院超过800名评委最后决定将最佳影片“罗拉奖”授予影片《四分钟》,该片同时赢得了价值50万欧元的奖金。该片由克里斯·克劳斯执导,同时为在片中饰演女主角钢琴教师的女演员莫妮卡·布莱布特罗伊赢得了影后殊荣。
德国电影奖举行到了第57届,该奖项是德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德国电影奖的大赢家是《***风暴》,该片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七项大奖,之后该片再接再厉,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人生不能承受之“四分钟”——来自玉想琼思
记得作家宋元在一篇文章里写到,“真正的好东西,是流行不起来的。”这句话用在德国影片《四分钟》上也是很贴切的。不是吗,这部在2006年上海第九届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最佳影片金爵奖”的电影,自上映以来,评论界对其好评如潮,但是票房上却不太理想只有170万美元入帐。真是标准的叫好不叫座。
原因何在呢?我分析着,其一,剧情不热闹,既无美女养眼,亦无***出位;其二,影片无甚特技,缺乏被人热炒的大场面、大制作;其三,艺术味道较浓,属文艺小众片。
或许是我对艺术影片偏爱有加的缘故吧,在淘来众多影碟之后,我看过影片简介便觉得这是一部有意思值得一看的片子。看完片子果然令人惊喜,看到影片最后的“四分钟”也就是老钢琴教师克鲁格夫人(其实她终生未嫁)冒险将杰妮救出,在德国歌剧院演出一幕时,好像突然间我被影片所深深打动了,我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眼中噙满了泪水......
大凡精彩经典的影片应该是靠“情”字来打动观众的,而《四分钟》正是这样一部影片。影片开始,我看到的是一位对死亡、对桎梏、对感情视而不见,相当麻木的女孩,抬眼看到床头上吊而亡的狱友毫不惊慌,却从死者身上翻出一支香烟悠然点燃,继续安然入睡。一张时刻充满敌意的总是带着伤痕的脸,时而沉默,时而狂躁,无时不显示着叛逆的个性。是那位克鲁格夫人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外表叛逆的“杀人”女囚犯竟是一个有着钢琴天赋的音乐神童,她忍受了这个女囚杰妮的无礼和故意挑衅,用一颗温暖的爱才之心去打动她,终于,音乐让两个人开始走近对方,接触对方,彼此认识,对音乐共同的炽爱点燃了两个人的生活。她们彼此了解了对方:杰妮是顶冒他人的杀人之名而深陷牢狱的;克鲁格夫人曾经是一位同性恋者,二战即将结束时,她的好友因被人供为共产主义者,在狱中绞刑台被美军炸毁的情况下,还是被纳粹给残暴地杀害了。
我觉得影片的最后部分堪称精典,也就是杰妮在克鲁格夫人的帮助下,越狱来到德国歌剧院参加钢琴比赛时的那段。杰妮在局促中缓缓地走上了舞台,在拘谨中静静地坐在琴凳上,开始了她“四分钟”精彩的“华彩乐章”,在台下观众的注目下,在随后赶来的狱警的包围中,忘我投入地真情演绎了经典的钢琴曲目,并即兴地加入了老师克鲁格夫人所不喜欢的黑人音乐元素,把整台钢琴都当成了演奏工具,琴弦、琴板,加上自己的皮鞋。在剧情的感动下,我觉得这样不拘一格真情演奏简直就是“浪漫钢琴”首创和顶峰,让“浪漫钢琴王子”克莱德曼也相形见绌了。
另外,印象深刻的镜头还有,在狱中,克鲁格夫人要求监狱长打开杰妮的手铐让其弹奏钢琴遭拒绝后,杰妮竟然带着背铐,反身熟练地弹奏了一曲,令人叫绝。再有,就是影片所揭示的含义也极为深刻。诚然,影片最后四分钟的那场戏有着画龙点睛之效。重要地是,我看到在克鲁格夫人经过千辛万苦把一个从不说“对不起,请,谢谢”,对任何人从不行“屈膝礼”的叛逆女孩训练成一个正常人的时候,被“严格执法”的国家机器给扼杀了。此时此刻,我闭上眼睛脑海中便清晰地浮现出影片的最后定格的那个镜头:在杰妮精彩演奏完毕,台下观众报以呼啸般的掌声。杰妮的脸上慢慢地展现出纯真的笑容,正当她第一次向热情的观众们弯腰行“屈膝礼”的时候,警察蜂拥而上,趁势给她戴上了冰冷的手铐。就如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里所描写的,流浪汉苏贝为求得越冬之处,多次“以身试法”不被追究,但当他打消了重新犯罪的念头准备自食其力重新做人的时候,警察却莫名地把他送进了布莱克韦尔监狱。
二者都是对貌似威严的法律及其维护者的绝妙讽刺。
从海上到狱中——来自eachy
关于钢琴的电影实在太多了。单论流行电影原素,《四分钟》显然不及《费洛蒙香水1990》,后者情节紧凑,高潮迭起。而《四分钟》经过冗长的梳理、缓慢的回忆,一点点剥离真相,把最精彩的四分钟留给了结尾。
整部电影中女主人公JENNY以反叛和妥协的形象交替出现,刚刚打伤狱警被关禁闭、转而主动写信要求学钢琴;时而对老教师粗话连篇、时而又亲昵友好;刚刚在舞台上乖乖地表演完、转眼又冲着落地玻璃窗横冲直撞;说永远也不会行屈膝礼、却在影片的最后一刻优雅地弯下腰去。
这不是一部关于研究少年犯罪的普通心理片,虽然少小遭父亲强奸、后替杀父男友顶罪后又遭暴弃、因狱警坐视不理失去了自己的婴孩、时不时还要遭到狱友的伤害,这些成为她仇恨一切的理由,但音乐天赋并不因此而泯去,它一旦逮住机会,便加倍释放***。“黑人音乐”是女教师所痛恨的,但是它比舒曼更能贴近JENNY的心灵。是抗争的声音,是嘲弄的声音,是拼命敲打才能勉强存活的声音,把凳子踢开,把桎梏踢开,把所有的规则踢开,如果手铐都锁不住她的才华,又有什么能杀死一个人的音乐呢?除非死亡罢。
四分钟,生命的宣泄与释放——来自扣子
《四分钟》是偶尔淘到的片子。看完了,浮在脑子里的就是许巍的《两天》,一天是为了生,一天是为了死。而德国导演克里斯·克劳斯把这两天浓缩到了《四分钟》。
《四分钟》是部德国电影,描写的是80岁的同性恋钢琴教师和狱中音乐天才Jenny的故事,Jenny从小远离父母,替流氓男朋友顶替杀人罪而锒铛入狱,在监狱中又失去腹中胎儿。
钢琴老师尽管3年没有领到薪水,但是对音乐的爱激励着她继续教授监狱囚犯,直到遇到了Jenny。这是两代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古典音乐与黑人音乐,文静与粗鲁,冷静与疯狂。她用钢琴将Jenny一步步引向了德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给了她难得的四分钟和舞台,向世人展现她的天赋,她对音乐的爱和梦,以及她对传统的反叛。
影片有着德国电影特有的冷静和理性,但是也能感觉到导演对艺术自身的探讨,思考和追求。如果说这是个试验性的电影也不为过。
影片中最精彩的是最后的四分钟,当她奔向舞台的时候,没有了舒曼,与之对立的是融合了黑人音乐风格的疯狂演奏,她发挥了现场所有可以用的包括钢琴的键盘,踏板,琴弦和共鸣板,以及她的皮靴,还有来自内心愤懑发泄的砸琴响声,恰到好处而又淋漓尽致,在这四分钟,你会甘愿随着她堕落和愤怒,颠覆和呐喊。
在这一刻,正如钢琴教师说的“我只关乎音乐”。不关乎背景,音乐在这一刻打动的是每个人的心灵,而不是演奏者的个人背景。
黑白的海洋——来自南雅·nownow我的直觉里,法国电影的浪漫,在于《两小无猜》里玛丽昂.歌迪亚为了和青梅竹马将无赖游戏玩到死,把胸罩穿在T恤外面去考试;意大利电影的浪漫,在于《邮差》里马西莫?特罗西对着麦克风小心翼翼吐出心爱女人的芳名;西班牙电影的浪漫,在于《对她说》中插播的黑白默片里,男人钻进女人的温床永度余生;德国电影的浪漫,在于《四分钟》的最后,杰妮向克鲁格小姐行的那个屈膝礼。
“你以为哭很容易吗?你以为活下来很容易?”
如果女人的心像《铁达尼号》里的Rose所说,如海洋般深,那么这两个女人的心是被铁窗锁闭的海洋,只是一个在铁窗里,一个在铁窗外。钢琴是把钥匙,让克鲁格小姐对杰妮说出她守候一生的秘密:“我不是个老娼妓。我是个老玻璃。”杰妮在风和日丽的郊野握住克鲁格小姐的手邀她跳舞:“我想对你说句话,我甚至对和我上床的男人都没说过。我喜欢你。”
最终,杰妮站在聚光灯闪耀的舞台上,克鲁格小姐站在昏暗的观众席最后。4分钟,杰妮只有4分钟时间的自由。节奏,音阶,舞步,轻拢慢捻抹复挑,将钢琴和生活的爱恨百味,砸向那无常的黑白之间。
克鲁格小姐从来不喝酒,也不苟言笑;杰妮从来不对人卑躬屈膝。一曲终了,克鲁格小姐端着祝福的香槟,向杰妮飞一个无声之吻,笑着热泪盈眶;杰妮伸展双臂,踮起脚尖,向克鲁格小姐致了一个屈膝礼,热泪盈眶地笑了。
4分钟。4分钟之后,狱警冲上舞台,画面定格黑屏。
戴着镣铐起舞的女人们。
所谓极致——来自丫头
爱死了这部电影。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有关音乐与救赎的故事,即使故事情节本身仍未脱离这类电影的大框架。只是宏观结构的相似并不代表微观层面的雷同。其中不同人物之间,过去与现实之间,信仰与背叛之间,***与隐忍之间,乃至音乐风格的差异之间的莫大张力却诉说着无穷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癫狂的极致,
一种爱意的极致,
一种信念的极致。
德国作为一个盛产古典音乐家,以及有着优良音乐传统的国度;一个近现代有着特殊历史,且勤于反思的国度;一个思想深沉却又包含***的国度,等够拍摄出这样的片子,仔细想来,其实不足为奇。将自己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高度精炼地抽象,再辅以饱满而现实的具象,便造就了这艺术的极致。
我从未想到舒曼居然可以被这般演绎。单纯明净的音色,舒缓清丽的旋律又怎能表达jenny心中的焦灼,矛盾,与渴望?
这部片子海报上那个身着黑色晚礼服的背影虽已然以其姿态而不同寻常,但扔给我第一眼优雅而沉静之感。实际,她从未在这部片中优雅过,即便身着晚礼服也从未给人以高贵之感。她的眼中只有不羁,只有不满,只有那倾诉的欲求。
唯有那最后双臂张开缓缓而就的屈膝礼,算作成全的极致吧。
转部分豆瓣上评分超过7分的电影
世界经典电影荟萃
欢迎光临。欢迎交流。
·2006年,德国影片《四分钟》参加了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并作为电影节谢幕影片,在放映后便大受好评并且夺得最佳影片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吕克·贝松幽默地表示:“我们只用了不到4分钟的时间就决定把这个奖颁给《四分钟》!”吕克·贝松对该片评价说:《四分钟 》《四分钟》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艰涩、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主角的演技细腻精湛,配角塑造的形象也很生动。影片中,老师与学生、看守与犯人、过去与现在,交错从容,掌控得当,给人以震撼。影片自上映以来,评论界对其好评如潮,但是票房上却不太理想只有170万美元入帐。·克里斯·克劳斯的《四分钟》在德国电影大奖(German Film Awards)中获得八项提名,与汤姆·提克威的《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旗鼓相当,一同角逐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各项大奖。
在当地柏林举行的有“德国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电影奖颁奖典礼上,摘走了最佳影片的荣誉。在之前公布的提名中,最被德国媒体看好的是获得七项提名的影片———由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执导的《香水》。但德国电影学院超过800名评委最后决定将最佳影片“罗拉奖”授予影片《四分钟》,该片同时赢得了价值50万欧元的奖金。该片由克里斯·克劳斯执导,同时为在片中饰演女主角钢琴教师的女演员莫妮卡·布莱布特罗伊赢得了影后殊荣。
德国电影奖举行到了第57届,该奖项是德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德国电影奖的大赢家是《***风暴》,该片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七项大奖,之后该片再接再厉,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人生不能承受之“四分钟”——来自玉想琼思
记得作家宋元在一篇文章里写到,“真正的好东西,是流行不起来的。”这句话用在德国影片《四分钟》上也是很贴切的。不是吗,这部在2006年上海第九届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最佳影片金爵奖”的电影,自上映以来,评论界对其好评如潮,但是票房上却不太理想只有170万美元入帐。真是标准的叫好不叫座。
原因何在呢?我分析着,其一,剧情不热闹,既无美女养眼,亦无***出位;其二,影片无甚特技,缺乏被人热炒的大场面、大制作;其三,艺术味道较浓,属文艺小众片。
或许是我对艺术影片偏爱有加的缘故吧,在淘来众多影碟之后,我看过影片简介便觉得这是一部有意思值得一看的片子。看完片子果然令人惊喜,看到影片最后的“四分钟”也就是老钢琴教师克鲁格夫人(其实她终生未嫁)冒险将杰妮救出,在德国歌剧院演出一幕时,好像突然间我被影片所深深打动了,我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眼中噙满了泪水......
大凡精彩经典的影片应该是靠“情”字来打动观众的,而《四分钟》正是这样一部影片。影片开始,我看到的是一位对死亡、对桎梏、对感情视而不见,相当麻木的女孩,抬眼看到床头上吊而亡的狱友毫不惊慌,却从死者身上翻出一支香烟悠然点燃,继续安然入睡。一张时刻充满敌意的总是带着伤痕的脸,时而沉默,时而狂躁,无时不显示着叛逆的个性。是那位克鲁格夫人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外表叛逆的“杀人”女囚犯竟是一个有着钢琴天赋的音乐神童,她忍受了这个女囚杰妮的无礼和故意挑衅,用一颗温暖的爱才之心去打动她,终于,音乐让两个人开始走近对方,接触对方,彼此认识,对音乐共同的炽爱点燃了两个人的生活。她们彼此了解了对方:杰妮是顶冒他人的杀人之名而深陷牢狱的;克鲁格夫人曾经是一位同性恋者,二战即将结束时,她的好友因被人供为共产主义者,在狱中绞刑台被美军炸毁的情况下,还是被纳粹给残暴地杀害了。
我觉得影片的最后部分堪称精典,也就是杰妮在克鲁格夫人的帮助下,越狱来到德国歌剧院参加钢琴比赛时的那段。杰妮在局促中缓缓地走上了舞台,在拘谨中静静地坐在琴凳上,开始了她“四分钟”精彩的“华彩乐章”,在台下观众的注目下,在随后赶来的狱警的包围中,忘我投入地真情演绎了经典的钢琴曲目,并即兴地加入了老师克鲁格夫人所不喜欢的黑人音乐元素,把整台钢琴都当成了演奏工具,琴弦、琴板,加上自己的皮鞋。在剧情的感动下,我觉得这样不拘一格真情演奏简直就是“浪漫钢琴”首创和顶峰,让“浪漫钢琴王子”克莱德曼也相形见绌了。
另外,印象深刻的镜头还有,在狱中,克鲁格夫人要求监狱长打开杰妮的手铐让其弹奏钢琴遭拒绝后,杰妮竟然带着背铐,反身熟练地弹奏了一曲,令人叫绝。再有,就是影片所揭示的含义也极为深刻。诚然,影片最后四分钟的那场戏有着画龙点睛之效。重要地是,我看到在克鲁格夫人经过千辛万苦把一个从不说“对不起,请,谢谢”,对任何人从不行“屈膝礼”的叛逆女孩训练成一个正常人的时候,被“严格执法”的国家机器给扼杀了。此时此刻,我闭上眼睛脑海中便清晰地浮现出影片的最后定格的那个镜头:在杰妮精彩演奏完毕,台下观众报以呼啸般的掌声。杰妮的脸上慢慢地展现出纯真的笑容,正当她第一次向热情的观众们弯腰行“屈膝礼”的时候,警察蜂拥而上,趁势给她戴上了冰冷的手铐。就如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里所描写的,流浪汉苏贝为求得越冬之处,多次“以身试法”不被追究,但当他打消了重新犯罪的念头准备自食其力重新做人的时候,警察却莫名地把他送进了布莱克韦尔监狱。
二者都是对貌似威严的法律及其维护者的绝妙讽刺。
从海上到狱中——来自eachy
关于钢琴的电影实在太多了。单论流行电影原素,《四分钟》显然不及《费洛蒙香水1990》,后者情节紧凑,高潮迭起。而《四分钟》经过冗长的梳理、缓慢的回忆,一点点剥离真相,把最精彩的四分钟留给了结尾。
整部电影中女主人公JENNY以反叛和妥协的形象交替出现,刚刚打伤狱警被关禁闭、转而主动写信要求学钢琴;时而对老教师粗话连篇、时而又亲昵友好;刚刚在舞台上乖乖地表演完、转眼又冲着落地玻璃窗横冲直撞;说永远也不会行屈膝礼、却在影片的最后一刻优雅地弯下腰去。
这不是一部关于研究少年犯罪的普通心理片,虽然少小遭父亲强奸、后替杀父男友顶罪后又遭暴弃、因狱警坐视不理失去了自己的婴孩、时不时还要遭到狱友的伤害,这些成为她仇恨一切的理由,但音乐天赋并不因此而泯去,它一旦逮住机会,便加倍释放***。“黑人音乐”是女教师所痛恨的,但是它比舒曼更能贴近JENNY的心灵。是抗争的声音,是嘲弄的声音,是拼命敲打才能勉强存活的声音,把凳子踢开,把桎梏踢开,把所有的规则踢开,如果手铐都锁不住她的才华,又有什么能杀死一个人的音乐呢?除非死亡罢。
四分钟,生命的宣泄与释放——来自扣子
《四分钟》是偶尔淘到的片子。看完了,浮在脑子里的就是许巍的《两天》,一天是为了生,一天是为了死。而德国导演克里斯·克劳斯把这两天浓缩到了《四分钟》。
《四分钟》是部德国电影,描写的是80岁的同性恋钢琴教师和狱中音乐天才Jenny的故事,Jenny从小远离父母,替流氓男朋友顶替杀人罪而锒铛入狱,在监狱中又失去腹中胎儿。
钢琴老师尽管3年没有领到薪水,但是对音乐的爱激励着她继续教授监狱囚犯,直到遇到了Jenny。这是两代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古典音乐与黑人音乐,文静与粗鲁,冷静与疯狂。她用钢琴将Jenny一步步引向了德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给了她难得的四分钟和舞台,向世人展现她的天赋,她对音乐的爱和梦,以及她对传统的反叛。
影片有着德国电影特有的冷静和理性,但是也能感觉到导演对艺术自身的探讨,思考和追求。如果说这是个试验性的电影也不为过。
影片中最精彩的是最后的四分钟,当她奔向舞台的时候,没有了舒曼,与之对立的是融合了黑人音乐风格的疯狂演奏,她发挥了现场所有可以用的包括钢琴的键盘,踏板,琴弦和共鸣板,以及她的皮靴,还有来自内心愤懑发泄的砸琴响声,恰到好处而又淋漓尽致,在这四分钟,你会甘愿随着她堕落和愤怒,颠覆和呐喊。
在这一刻,正如钢琴教师说的“我只关乎音乐”。不关乎背景,音乐在这一刻打动的是每个人的心灵,而不是演奏者的个人背景。
黑白的海洋——来自南雅·nownow我的直觉里,法国电影的浪漫,在于《两小无猜》里玛丽昂.歌迪亚为了和青梅竹马将无赖游戏玩到死,把胸罩穿在T恤外面去考试;意大利电影的浪漫,在于《邮差》里马西莫?特罗西对着麦克风小心翼翼吐出心爱女人的芳名;西班牙电影的浪漫,在于《对她说》中插播的黑白默片里,男人钻进女人的温床永度余生;德国电影的浪漫,在于《四分钟》的最后,杰妮向克鲁格小姐行的那个屈膝礼。
“你以为哭很容易吗?你以为活下来很容易?”
如果女人的心像《铁达尼号》里的Rose所说,如海洋般深,那么这两个女人的心是被铁窗锁闭的海洋,只是一个在铁窗里,一个在铁窗外。钢琴是把钥匙,让克鲁格小姐对杰妮说出她守候一生的秘密:“我不是个老娼妓。我是个老玻璃。”杰妮在风和日丽的郊野握住克鲁格小姐的手邀她跳舞:“我想对你说句话,我甚至对和我上床的男人都没说过。我喜欢你。”
最终,杰妮站在聚光灯闪耀的舞台上,克鲁格小姐站在昏暗的观众席最后。4分钟,杰妮只有4分钟时间的自由。节奏,音阶,舞步,轻拢慢捻抹复挑,将钢琴和生活的爱恨百味,砸向那无常的黑白之间。
克鲁格小姐从来不喝酒,也不苟言笑;杰妮从来不对人卑躬屈膝。一曲终了,克鲁格小姐端着祝福的香槟,向杰妮飞一个无声之吻,笑着热泪盈眶;杰妮伸展双臂,踮起脚尖,向克鲁格小姐致了一个屈膝礼,热泪盈眶地笑了。
4分钟。4分钟之后,狱警冲上舞台,画面定格黑屏。
戴着镣铐起舞的女人们。
所谓极致——来自丫头
爱死了这部电影。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有关音乐与救赎的故事,即使故事情节本身仍未脱离这类电影的大框架。只是宏观结构的相似并不代表微观层面的雷同。其中不同人物之间,过去与现实之间,信仰与背叛之间,***与隐忍之间,乃至音乐风格的差异之间的莫大张力却诉说着无穷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癫狂的极致,
一种爱意的极致,
一种信念的极致。
德国作为一个盛产古典音乐家,以及有着优良音乐传统的国度;一个近现代有着特殊历史,且勤于反思的国度;一个思想深沉却又包含***的国度,等够拍摄出这样的片子,仔细想来,其实不足为奇。将自己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高度精炼地抽象,再辅以饱满而现实的具象,便造就了这艺术的极致。
我从未想到舒曼居然可以被这般演绎。单纯明净的音色,舒缓清丽的旋律又怎能表达jenny心中的焦灼,矛盾,与渴望?
这部片子海报上那个身着黑色晚礼服的背影虽已然以其姿态而不同寻常,但扔给我第一眼优雅而沉静之感。实际,她从未在这部片中优雅过,即便身着晚礼服也从未给人以高贵之感。她的眼中只有不羁,只有不满,只有那倾诉的欲求。
唯有那最后双臂张开缓缓而就的屈膝礼,算作成全的极致吧。
转部分豆瓣上评分超过7分的电影